联盟会员
丝绸之路农商银行发展联盟
回眸“十三五” 砥砺再奋进——陕西信合高质量发展纪实
我们即将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过去的五年,是陕西信合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追赶超越的五年。
“十三五”以来,陕西信合以“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为工作主基调,牢记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不断提升支农支小金融服务质效,始终践行“陕西信合——陕西人的银行”责任担当,扎扎实实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金融答卷。
坚持党建为统领,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陕西信合始终把党建统领作为深化改革发展、强化责任担当,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工作指引。通过“四个加强”,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党建统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增强,陕西信合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20年9月末,陕西信合资产总额7977亿元,较年初增长889亿元;负债总额7449亿元,较年初增长849亿元。资产负债规模年平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在全国农合机构系统排名第18名,居中上游水平。预计到2020年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将分别达到8000亿元、7500亿元。以现阶段数字测算,“十三五”期间,陕西信合资产总额增长了2579亿元,增幅为47.78%;负债总额增长了2398亿元,增幅为47.47%。累计上缴税金94亿元,94家县级机构中有89家为县域金融机构纳税第一,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存贷款总量增量稳居全省同业前列。截至2020年9月末,陕西信合各项存款余额6593亿元,较年初增长579亿元,存款总额及增量五年来稳居全省同业第一;各项贷款余额3579亿元,较年初增长249亿元,贷款总量五年来在全省同业中位列第一,贷款增量位列前三。预计到202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4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80亿元。以现阶段数字测算,“十三五”期间,各项存款余额累计增长约2683亿元,增幅约为68.62%,存款年平均增速达1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累计增长约1168.63亿元,增幅约为48.48%,贷款年平均增速超过7%。
凝心聚力谋发展,支持实体取得好成效
五年来,陕西信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上决策部署,始终将“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作为经营工作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关于“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总要求,不断强化市场定位、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实施名单制精准营销、网格化营销、“双基联动”等工作措施,配合贷款专营管理,持续推动全员营销理念转变,全面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对新兴农业经营主体、“3+X”产业给予信贷支持,大力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确保把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体贷款投放增长强劲。
截至2020年9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实体贷款余额276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7.4%,涉农贷款余额232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较2016年增加195亿元,“双基联动”全省行政村签约率达到99.95%,农户标准化电子信息建档率45.44%,农户小额信贷余额526.46亿元,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支农支小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奋力助推陕西追赶超越。
攻坚克难勇担当,金融助力脱贫结硕果
五年来,陕西信合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服务三秦百姓的民生工程抓好抓紧抓实。
陕西信合牢记初心使命,积极践行“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庄严承诺,以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为支撑,精准发力脱贫攻坚。一手抓精准投放,持续满足贫困户有效需求;一手抓规范管理,不片面强调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力求构建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省信合结对帮扶贫困村106个,派驻扶贫驻村工作人员449人,直接帮扶资金4125万元,履行对全省944个扶贫乡镇的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截至2020年9月末,陕西信合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520亿元,余额209亿元,其中,累计投放扶贫产业贷款78亿元,带动6万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累计投放贫困户个人贷款459亿元,其中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71亿元,占到全省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90.3%,累计带动30.4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陕西信合省联社在2019年陕西省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季度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连续被评为优秀档;连续荣获2019年、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被授予陕西省金融机构与深度贫困县“一对一”结对帮扶“先进单位”称号,先后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扶贫办的肯定和鼓励。
坚定不移防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稳发展
五年来,陕西信合坚决贯彻中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为持续深入推进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陕西信合不断强化信贷资产风险管控,严格落实专项考核办法,持续将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主动对接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筹资设立“风险统筹基金”,加快推进高风险机构处置化解进程。建立以省联社为平台、覆盖各县级机构的风险监测、预警、防范、管控、救助体系,单一法人机构风险抗御能力低下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信社改革的总体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既定计划,统筹推进深化农信社改革和高风险机构处置化解工作,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县级机构股份制改革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有17家县级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银行,银行类机构达到52家,占比55%。榆阳农商行、横山农商行合并新设的榆林农商行召开了创立大会,开创了全省市辖区统一法人的改革先河。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持之以恒润三秦,普惠金融建设惠民生
五年来,陕西信合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深入基层的独特发展优势,不断拓展电子金融服务渠道使普惠金融的观念变得贴切而真实,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陕西信合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以客户驱动为引领”的数字化银行建设新模式。推广上线“秦e贷”,累计通过“秦e贷”等线上渠道投放贷款308亿元,有效支持了农村消费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全面构建“互联网+”多种应用场景,持续开展税务、合疗、国电等应用拓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陕西信合——陕西人的银行”服务宗旨。
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陕西信合金融信息系统服务支撑平台联网网点达2800多个(含秦农银行及村镇银行),连接各类设备2万多台,其中自助设备布放超5000台,普惠金融村村通“助农e终端”达14000多台,日均业务量达800万笔以上,峰值交易量超千万笔,是西北地区接入网点和自助设备最多,城乡覆盖面最广,业务交易量最大的全省集中式金融业务系统支撑平台。
持续加强“村村通”金融服务渠道和平台建设,近2500个营业网点、4000多个“金融e站”、1.3万个“双基联动”金融服务点,有效打通了陕西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陕西信合已经发展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客户群体最广、业务规模最大、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在陕西经济尤其是“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着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五年来,陕西信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方向已指明、蓝图已绘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信合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践行“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全力服务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奋勇前行。